配资炒股来找配资 坑队友,他们早习惯了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配资炒股来找配资,买入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9.66。
围绕日本制铁公司计划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一事,美国白宫近日发表声明称,拜登总统正式阻止这场收购,因为这将“使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置于外国控制之下,给美国国家安全和关键供应链带来风险”。此举不仅遭到美日两家企业的联合声明抗议,也给所谓盟友关系泼下一盆冷水。
事实上,对上述收购“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指控并无确凿证据。美国专门监管机构外国投资委员会经过审查,并未就这笔交易是否会构成国家安全风险达成共识。美国钢铁公司和新日铁公司的联合声明也表示,拜登的决定“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可靠证据,违反了正当程序和法律,服务于推动拜登的政治议程”。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扩大国家安全概念的边界,将经贸等其他领域的议题纳入其中进行审查。随着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扩权,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被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不仅限制他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与并购,也限制美国企业的海外行动。
到底是什么在推动这种由宽松到严格、由开放到封闭的政策转向?一方面,经济衰退与国际关系变革的背景下,美国对自身领导权弱化深感恐惧,这种日益增加的焦虑导致了本土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复苏。政客积极渲染美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威胁,通过采取限制性行动、推动限制性法案争取个人政治资产与政治声誉。比如在总统竞选期间,两党均担心被指责维护国家安全行动不力,因而纷纷公开反对上述收购案。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历史惯性使然。美国向来喜欢依照自己制定的标准,向他国企业挥舞审判“利剑”。比如,1987年,以东芝违反美国禁令与苏联交易为由,5名美国国会议员站在美国国会山台阶上,面对电视摄像头,用锤子砸碎一台东芝牌收音机,决定对东芝进行制裁。当时美日正围绕半导体技术展开激烈较量,这一制裁使行业巨头东芝遭受重创。
讽刺的是,美国不能接受本国关键企业被外国收购,却惯于收购他国关键行业企业,甚至主动为本国企业扫除前进障碍。2013年法国电力公司阿尔斯通高管皮耶鲁齐被美国司法部指控涉嫌商业贿赂,在美国机场被捕。阿尔斯通被处以7.72亿美元罚款,第二年就不得不将电力业务出售给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
同样的套路也被用在法国能源巨头德西尼布身上。由于被美国指控在尼日利亚建造液化天然气工厂的一项合同中存在腐败行为,德西尼布不得不向美国支付巨额罚款。这个元气大伤的全球能源巨头,最后被比其规模更小的美国对手美信达公司“吞食”。
可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美国从不会因盟友关系而对他国企业手软,本次被阻断的收购案再次验证了这一事实。日本政府管辖钢铁行业的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表示,“美国以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为由,作出此项决定,既让人难以理解,也令人遗憾。”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寻求的是相对于所有其他国家的全方位领先。无论美国如何强调与盟友休戚与共,如何拉拢盟友组建一个又一个“朋友圈”,只要一扯起美国优先的“大旗”,美国就可以随时对任何国家发起无情的“经济战”。
中国有句老话——得道多助配资炒股来找配资,失道寡助。山姆大叔恃强凌弱、巧取豪夺惯了,当盟友们一遍遍地遭遇“背刺”,谁还愿意“卖命”呢?